“据说如果有人跳楼,高度越高,灵魂弹起就越高。”
这句话在整部电影当中无关紧要,只不过是一些邻居在咖啡店喝茶的时候闲聊出来的。《十二楼》(Twelve Storeys, 1997)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八卦、闲言碎语、猜疑、唠叨、控诉、质问、辩驳,刻画一天的时间内,一幢楼的空间里发生的故事。
《十二楼》是邱金海(Eric Khoo)继《面薄佬》(Mee Pok Man, 1995)之后的第二部长片,也是第一部入围坎城电影节(Cannes Film Festival)一种注视单元(Un Certain Regard)的新加坡电影。电影主要围绕一栋政府组屋其中三户人家一天内发生的故事展开,三个主线交错叙述,人物却没有真正交集。
与《面薄佬》不同,《十二楼》的故事场景设定在新加坡的邻里社区(或者美其名曰“心脏地带”heartlands)。邱金海从《面薄佬》对居于红灯区与阴暗街巷的边缘群体转向了关注邻里居民的生活。在“复兴电影”时代(1995年以来),邻里社区、政府组屋和现代建筑成为许多故事的主舞台,与“黄金时代”(1950年代至1965年)中的甘榜风景差距甚远。正是在这样的现代景观里,城市里的人们正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不断加速的发展步伐、人与人之间日益疏离的情感等等。组屋是新加坡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常被刻画成各个种族比邻而居、相处和睦,人人头上都有遮瓦的美好地方,但邱金海却揭示了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隐藏的冷漠以及大部分的人们无法摆脱平庸,参与新加坡的成功故事这一现实。
亡灵与观众的凝视
《十二楼》是一个无法分割的整体,必须要一气呵成地看完,才能感受杂音不断堆砌直到最后无法负荷,最终回归到耳鸣般的沉默。
三条主线由并不是主要角色的“亡灵”的凝视串起。电影一开始,“亡灵”起身走到家外,意外目睹San San企图自杀,第一反应是背过身子装没有看见,不久后,却是他纵身一跃从顶楼跳下。镜头切换到他一只睁着的眼睛的特写,预示接下来的故事将由他的视线带领。
“亡灵”于是成了其他人物看不见的旁观者,偶尔与他们分享相同的空间,用转头、凝视作为不同场景与人物之间的过渡,偶尔“亡灵”消失于画面中,凝视的感觉却依然强烈,观众代入“他”的角色,成为一个见证者。
无论是“亡灵”的目光,还是导演邱金海的目光,都保持着一种冷漠、近乎窥视的特质。它并没有饱含太多的情绪或同理心,“亡灵”在见证一出出闹剧和崩溃时的表情更没有多少波动,只有在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伸手拥抱了San San,终于产生了连结。
父权结构里权威的丧失
也许能说《十二楼》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用笼统又烂俗的词语概括它可能就是“家庭”。从丈夫(Ah Gu)、长子(Meng)的角色中可以看出,电影正在尝试解构新加坡传统家庭的父权结构里一种权威的丧失。长子这个身份又比丈夫多了一层可以玩味的意思,因为父亲的缺席,长子暂时代替成为一家之主,然而依然无法确立这种由“继承”而来的权威。第三个家庭中死去的“母亲”不断地出现在单调的正面镜头中自说自话,与女儿San San处于两个时空,生与死的距离以及情感的隔阂透过镜头的切割呈现,矛盾地表现了“母亲”权威的永恒存在与沟通的失败。
故事中的人物一直在寻求确立自己的权威,因为“我”的身份(“我是谁?”这个问题)只能透过与别人的关系中得到求证——一旦这种关系无法给予回应,自我的身份就产生动摇。
看似是对外的矛盾,却也反映了内在的冲突无法调和——Meng秉持政府宣导的模范市民的样子,却会对妹妹产生色欲,并且发现妹妹不是处女的时候买醉发酒疯;Ah Gu为了哄骗中国女人和他结婚,不惜谎称自己是做生意的老板可以给予她优渥的生活,当女人发现自己受骗时,又莫名地维护起这个国家;San San始终沉默地挨受着母亲持续的言语轰炸,最后却被揭露母亲已死,不停的声音是自己的幻想,表现了最深的郁结来自San San的内心。
吵杂与沉默
“十二楼”有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指居住在这栋楼里的所有住户,电影虽然着重在三个家庭的故事,却也有意识地插入零散的镜头,让观众一窥其他住户的生活及揣想他们各自的问题,因此电影确实是邻里居民的群像。电影中开头与结尾两次被使用的一组镜头里夜晚的组屋窗口,一些没入黑暗,一些亮着灯,各家有着故事,暗沉的色调使得这个平凡的场景显得陌异冷酷。
另一层意思,“十二楼”是顶楼,意味着濒临崩溃,而将观众推到高楼边上的是仿佛永无止息的吵杂声。《十二楼》里充满言语轰炸,吵闹得紧,却也使难得的沉默变得更加深刻。在三个家庭各自的对峙关系中,只有San San单向地承受着母亲的刻薄话语,沉默地忍受着不反抗。同样沉默的还有“亡灵”,他只是凝视,并不发出声音,两人的沉默在这个吵杂的环境里显得柔软,在这样的沉默中,两人之间陪伴无需言语,只通过凝视和触碰。甚至是尖牙利嘴、声音高亢刺耳的Ah Gu老婆,到电影的最后在夜里看着旧情人的照片无声掉泪,也通过这片刻的沉默表露出真情。
我记得,直到电影接近尾声时,我才重新思考“亡灵”的死亡。前一幕是San San站在高处往下看,被“亡灵”撞见。“亡灵”是不是在某种意义上代替了她的死亡,或者为其他所有的角色预先实现了他们潜意识的欲望?
导演简介
邱金海(Eric Khoo)是新加坡电影“复苏时代”的引领者,1965年出生于新加坡,拍摄题材聚焦不得志的人物的生活困境,作品常常展现人与人之间的连结在现代的处境里被扭曲成的怪异模样。代表作包括《面薄佬》(Mee Pok Man, 1995)、《十二楼》(Twelve Storeys, 1997)、《和我在一起》(Be With Me, 2005)、《情欲房》(In the Room, 2015)等。他是第一位受邀出席各大国际电影节的新加坡导演,1999年获“新加坡杰出青年(个人)奖”,2007年获勋新加坡文化勋章。
作者简介
四腿:一只电影系毕业生,大胆地怀抱拍片的企图心,常常困扰自己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才算是新加坡电影?很多时候我们都被提醒,不要偏离本土,be local!才能展现真实,但“本土”又是什么?新加坡的地方环境、语言的混杂、多元种族的代表、新加坡人关心的议题?带着这个问题,开始看所谓的“新加坡电影”怎样的五花八门。